“上帝不响,像一切由我决定…..”
《繁花》开头的这句话,仿佛响应了宿命、时代、地域、人情、时间……繁花落尽,世态沧桑,一切交织入梦。
《繁花》全剧室外白天戏极少,场景,多是黄河路的夜色灯火。和平饭店72号包间、夜东京的窗、27号的办公室…
比起商战的细节与手段,剧的重点是时代的流逝、时代的情绪,场面,时代中人与人的感情。
这不是一部纪录片,但熟悉的声音、台词、光影、梗、与彩蛋,缭乱的符号与镜头,让观者被旧时光冲洗:这种迷乱,层层叠叠,与视觉语言一样繁花似锦,乱花迷人眼,细看又似是而非。

故事里的女演员们,那渣渣哇哇风风火火的姿态,极具上海姑娘的生命力。
阿宝兄弟陶陶对他有总结:“女人对你有情,你对女人有义。”一语道破。阿宝可以为女人雪中送炭、两肋插刀,但就是不能跟她们中任何一个两情相悦、白头偕老。
爱情是需要两个人的事情,无法一厢情愿,无法独自完成。但是事业可以。
不被理解的人总是会这样,但好在他也从不在意孤单,不是吗?
王家卫的电影,偶尔王菲会回来找梁朝伟,张学友的洪七公能带着老婆闯荡江湖,但大多数不是这样:
旭仔不再见到苏丽珍,欧阳锋西行,林青霞告别了金城武,宫二对叶问“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”。
难免还是消亡与离别。

王家卫的作品里,爱情从不会圆满,《繁花》如是。
剧里的人得不到爱情,看剧的人也看不到爱情。
每份感情似有高光时刻,却总在一个转身的时间,黯然收场。

每一个符号都是时代的缩影。
每一点感情,都是许多感情的缩影。
再镜花水月,终究朱颜辞镜花辞树,最是人间留不住。
终于曲终人散:1993年的上海也好,那些让1993年的上海人向往的港曲与香港也好,都过去了。
繁花落烬,都是时间的灰烬。

春去冬来,繁花落尽,万物各有归处。
《繁花》中的阿宝从阿宝到宝总再回归阿宝,最终孑然一身,然而感情的事,却不是以结局论终章。
来过,活过,爱过,已胜却人间无数。总的来说,整个《繁花》中光华处处,最值得咀嚼的仍然是那一味王家卫最擅长描摹的男女情事。
最后,说一说烟花。
看烟花的时候,总感觉分外寂寞。为什么?
因为那一瞬间,你可能会想起一个人。
一个像烟花般曾经照亮你的人
一个你日思夜想的人
一个你想和她分享一切的人
一个你见不到却会在梦里出现的人
一个你一生在寻找的人
……
有一天,这个人真的站到你面前,你可能什么也说不出来。

相爱的人,不响也懂,不需要响。
不爱的人,响也没用,最好不响。
男女之事,源自天时地利,差一分一厘,就是空门。